信息分类

主任寄语

       各位同仁:

       展信安。

       今天在这里,想和大家聊聊我们共同的“身份”——基础教学部的教师。这个“基础”二字,不是标签,而是一份需要用智慧与情怀去诠释的责任。我们常说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”。但教育的“基础”,远不止是知识的堆砌。它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底色,是学术能力的原点,更是人格成长的起点。而我们,正是这些“底色”的绘制者、“原点”的标定者、“起点”的守护者。

       首先,是“精神根基”的浇筑者。爱国情怀、家国担当,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蕴含在物理课的实验探索与严谨求实、数学课的思维锤炼与逻辑追问、军事课的国防热忱与情感共鸣,以及就业指导课的生涯规划与责任担当之中。我们的课堂,要让学生从“知道”到“相信”——相信个人命运与时代同频,相信平凡岗位亦可书写家国情怀。这需要我们自己先“站稳立场”:备课时多挖一份家国素材,讲台上多添一分赤诚,用真诚的态度,让“大道理”扎根学生心田。

       其次,是“学术地基”的夯筑者。数学的严谨、语言的逻辑、科学的实证,这些看似“冷硬”的学科,恰恰是学生未来攀登专业高峰的“脚手架”。一道公式的推导过程,一次战役的精准剖析,一场实验的误差分析——我们的每一次“较真”,都是在教学生“如何像学者一样思考”。要耐得住“慢”的寂寞:不贪多求快,不重结果轻过程,因为今天多花的十分钟,可能会成为学生未来解决复杂问题时的“关键灵感”。

       最后,是“成长土壤”的培育者。基础学科的课堂,往往是学生与大学的“初次相遇”。我们的一句鼓励、一次耐心解答、甚至一个专注倾听的眼神,都可能成为他们“爱上学习”的起点。要记得:我们面对的不是“课程对象”,而是一个个带着迷茫与期待的年轻人。多关注“学不会”的学生,多设计“跳一跳够得着”的任务,用包容与智慧,让“基础”成为他们敢闯敢试的底气,而非畏难退缩的枷锁。

       同仁们,我们的工作或许不如某些“热门学科”耀眼,却关乎教育最本真的模样;我们的讲台或许不常被聚光灯笼罩,却托举着无数学生人生的“第一级台阶”。愿我们以“匠心”守“初心”,用每一堂课的认真、每一次答疑的热忱、每一次示范的严谨,共同筑牢这方“基础”——因为我们深知:今日的“基础”有多深厚,明日的“高度”便有多辽阔。教育之路,与君共勉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基础教学部 张骜



学校地址: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二西路30号
邮编:110167   电话:024-31679767/31969585
Copyright © 2022 沈阳科技学院 辽ICP备11020003号-1
  • 微信平台
  • 抖音平台
  • 微博平台